供应眼睛的国家

译者:Alien Wang

为了使到损伤的眼睛恢复视力,医生常常需要从捐赠者的尸体上移植角膜(覆盖在虹膜和瞳孔上的一层透明的膜)。全世界的角膜都处于短缺状态,除了一个国家——斯里兰卡。这个国家在尽最大努力满足角膜的需求,不求回报,至少不在这一条生命中。
绷带覆盖住了Paramon Malingam的右眼,一滴眼泪在他的左眼中打转。这是一个非常幸运的男人内心的释放。“我以为自己这一辈子都只能用一只眼睛了。”他说。
13年前,斯里兰卡中心地区的店主Malingam被钢丝割伤了眼睛。去年, 同一只眼睛又因一片木头受了伤。在这两次受伤的经历之后,一位捐赠者的角膜拯救了他的视力。
角膜是眼球前部的一个透明部分,负责接纳光线并协助在视网膜上成像。
另一个做了这件事的是一位记账员Preethi Kahlewatte。
“不论我们在这一生做了什么好事,这都会影响到下一生。”她解释道,“当有人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我们愿意去给予。没有手,我们可以工作;没有腿,我们也可以工作;可是如果没有眼睛,我们还能做什么?”
根据眼睛捐赠协会——一个在1961年由青年医生Hudson Silva创立的非营利组织,每五个斯里兰卡国民中,就有一个已经申请捐赠他们的角膜。而且这些人中不包括像Pasadi这种在国家眼睛银行这样五年前成立的另一个组织中签署合约的人。
“感觉我好像在为每一个斯里兰卡国民签属证书。”眼睛捐赠协会的医疗主任Siri Cassim说到。而他的工作就包括把自己的名字放进给捐赠者家庭的那张装饰好的证书上。
斯里兰卡国民对于提供自己眼角膜的渴望意味着这个国家早已收获到比其所需要的角膜多很多的数目,并且有能力把多余的角膜送到其他国家去。
已故的Hudson Silva于1964年开始了这项活动。他把几枚眼睛包裹在常用于存放茶水的放满冰块的保温瓶中,并且随身携带它们登上了去新加坡的航班。
在2014年,他的协会出口了2551个角膜,其中1000个送到了中国,850送到了巴基斯坦,250个送到了泰国,还有50个送到了日本。
斯里兰卡作为世界主要的角膜捐赠国的出现主要是源于Silva的推动。远在1958年,当他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他就进行了第一次对于角膜捐赠的呼吁。在一份报纸中,他与自己的妻子和母亲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力劝斯里兰卡国民们“为死去的眼睛赋予生命”。
在来年,他收到的第一份角膜,被他储存在自己的冰箱里,“与鸡蛋和黄油相伴”。然后在1960年,他的母亲去世了。据说当时Silva把自己母亲的眼角膜移植到了一位贫困的农民的眼睛上并让他恢复了视力,而正是这件事让他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心。
佛教和尚对于鼓励人们捐赠角膜也起了重大的作用。他们教会人们把捐赠角膜看做是一种给予,或者“dana”,也就是可以帮助他们转生到一个更好的生活的方法。
可敬的Kiribathgoda Gnanananda Thero(位于斯里兰卡的Mahamevnawa佛家修道院的创始人)给我讲述了《本生经》(记述佛陀前世故事的古老的诗歌集)中的一个故事。
“在佛陀的前世,他变成了一位国王。一天,一个失明的乞丐来到了宫殿中,遇见了国王。他祈求国王说:“哦!国王!把你的眼睛给我吧!”然后佛陀就决定了把眼睛给他。”他讲述道。
然后佛陀的医生就把他的眼睛移植到了乞丐的眼睛上,恢复了他的视力。
“一代代下来,我们都听着这样的故事,所以我们非常愿意把自己身体的部分给予其他人。” Thero说到。
而Thero他自己也是已经把一颗肾捐赠给了一位患有肾病的女士。
由眼睛捐赠协会对那些保证捐赠自己角膜的人们发出的证书中,“让捐赠者能有一个更好的来生”这句话明确地暗示了佛教徒的教诲,虽然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们也捐赠并且接受角膜。
在穆斯林国家,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是禁止伤害人的身体的。因为这样,巴基斯坦和埃及都成为了斯里兰卡提供的角膜的主要接收者。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和苏丹也在接收角膜的五十多个国家之中。
角膜是最容易移植组织之一,因为捐赠者和接收者之间不需要进行配型。角膜炎是没有血液的组织,直接从空气中汲取氧气。
当然,从一个年长的人身上取下来的角膜也可以移植到另一个年轻得多的人身上。如果捐赠者超过80岁,那么很有可能他所捐赠的角膜就不合适了,但是也曾经有报道过,一位86岁的佛家和尚的角膜捐赠给了一个九岁的约旦男孩。
尽管如此,至少在英国,眼角膜是一个捐赠者最有可能排除在他们想要捐献的器官的名单外的一个组织——总共有11%的人不愿捐赠角膜,相比于只有不到1%的人拒绝捐赠自己的肾脏。
“我简直能想象出有人把我的眼球挖出来的画面,而这也真的引起我的思考。”一位在电影产业做摄像助理的的伦敦市民Cenay说到。
“我们与别人产生联系的窗口常常是眼睛,所以我感觉它们应该是很私人的。”
根据位于布里斯托尔的国家眼科研究中心的调查,这很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英国会出现角膜困乏的情况——因为不像其他的身体器官,角膜没有国家的移植等候名单,所以专家也不能确定到底角膜的短缺有多严重。
往往是来自其他欧洲国家或者美国(另一个主要出口国家)的角膜进口到英国,这归功于相似的品质以及安全标准。
“不是说斯里兰卡的眼睛银行没有足够的标准,”英国的角膜移植手术眼库的John Armitage说,“这更像是由于英国的眼睛银行必须完全审查出口角膜的眼睛银行,以确保其提供的角膜符合英国的标准。”
也许有些令人吃惊的是,死者眼睛的移除对于那些想要在在葬礼上打开棺材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科伦坡的Jayaratne葬礼公司一个月内就收到了六具没有眼睛的尸体。
“负责尸体处理的工作人员会用两个差不多眼睛大小的棉花球,”主管Hasanga Jayaratne说,“把它们浸在防腐香料液体中,然后放进眼睛里,最后再用一点儿胶水把眼皮合上。”

这样,哀悼者就能在他们所爱的人转世之前再看他们一眼了。

By Ross Velton,BBC News, Colombo

http://www.bbc.com/news/magazine-35410148

对于食物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译者:Tiffany Liu,Rachel Luo

培根真的像香烟一样危害大吗?喝咖啡会引起心脏病吗?小麦食品爱好者食用过多小麦会导致“脑雾”吗?

食物曾是维持生计的必需品也是满足人们愉悦心情的东西。但如今,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仿佛变成了雷区,处处充满危险。你食用的培根掺有烹调用的石棉吗?你吃的吐司里的小麦会让你变成“谷物大脑”吗?有的时候甚至你饮用的汽水里的气泡都被视为危险成分。

更糟的是,对于饮食的误区越来越严重。就像电视厨艺主播Nigella Lawson说的一样:“就好像人们今年觉得这个东西好吃有营养,也许明年就是危险品了。”

但这种状况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基于证据的饮食建议会随着关于某种食物对于人的影响的科学实验的完成而不断更新。但如果媒体夸大事实,扭曲实验内容,公众最终会产生不必要的担心,以至于无论吃什么东西都担心不健康。

  • 培根

误区:食用培根如同香烟一样会危及人们健康

事实: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培根(以及其他一些加工类肉制品)会致结肠癌这一说法并没有像那些报纸的头条说得一样骇人听闻。英国癌症研究中心指出,培根等加工肉制品致癌几率是很小的。如果一个人每天食用各类肉制品,其一生中患癌几率仅有5.6%。如果一个人每天只吃培根和熏肉,那么他的患癌几率只会上升1%,变成6.6%。换言之,如果有100个培根爱好者停止食用培根,这之中只有1个人百分百不会患癌。将这个数据和香烟比较一下,若100个烟民戒烟,那么这之中10~15个人不会患肺癌。由此可见,培根和香烟在危害上根本没有可比性。

说到这里,你可能想知道如果一天吃20片熏肉会怎么样?英国政府建议一天70g的熏肉是一个健康标准,这相当于3片熏肉或2个香肠。

  • 咖啡

误区:咖啡因上瘾会引起心脏病

事实:很少的证据表明一天一杯Joe(咖啡品牌)会让人早早迈进坟墓,其实事实正好相反。2012年的时候,新西兰医药学杂志调查了40万美国人在13年里的健康状况。科学家发现,那些一天喝3至6杯咖啡的美国人比不喝咖啡的人有10%的几率更不容易死亡,也不容易的心脏疾病、中风、糖尿病还有传染病。另一项2014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喝4杯咖啡会降低16%的患病风险。

但注意这只是观察性的研究。尽管科学家们仍试图考虑其他因素,没有一项有力的实验证明咖啡可以保护心脏。也许那些健康人士只是喜欢喝咖啡,但是如果对咖啡“上瘾”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 小麦

误区:所谓的“谷物大脑”——导致老年痴呆症。

事实:首先,只有将近百分之一的人群存在对谷蛋白的过敏症(麸质过敏症),即会对肠道产生破坏作用并会导致营养失调。有些人不会患胃病,但他们有可能对小麦比较敏感。虽然他们食用少量时不会有临床症状,但吃多了面包就会不适。

对于这一情况的解释是有争议的:与其说它是仅仅因为小麦中的谷蛋白引起的,很有可能是由于一系列其他食物中的糖和蛋白质造成的,包括水果和洋葱。如果事实如此,简单的减少小麦摄入量不会解除病症。然而有许多人在没有接受临床检验就去买无谷蛋白的食物,因为他们把小麦本身看作有毒的。哥伦比亚大学的Peter Green 最近发表了他的意见:“那些推动反谷物或是反谷蛋白议程的人时常引用我们在麸质过敏症的研究报告,但是他们远远延伸了那些结论,超过了证据本身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谷类食品导致全身性的炎症,会引起“脑雾”并且增加得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虽然当食物大量含有糖类的时候,随着时间,是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破坏,但是小麦还是比其他的能量来源更安全。

  • 黄油、奶酪、全脂牛奶

误区:奶制品会堵塞你的动脉并且导致心脏病。

事实:数十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奶酪、黄油、全脂牛奶中的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并且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因此,许多健康组织都提倡人们食用人造黄油和植物油,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代表性地发现在地中海式饮食。

但是就在最近几年,我们发现了一小拨人产生了质疑,紧接着就有接连不断的使人迷惑的发现反对着已被人们接受的定论。考虑到所有的证据,在内科医学年鉴中作出了结论,“较高的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会影响冠心病”。之前仅有过观测研究,科学团队决定通过一个仔细计划好的测试重新实验,他们让参与者每天食用油脂含量27%的高达奶酪八周。结果发现他们比食用零油脂替换物的参与者胆固醇更低。

最奇怪的发现是,尽管全脂牛奶和黄油中富含卡路里,但是人们食用它们并没有比喝脱脂牛奶的人更容易肥胖,12个独立实验证实他们其实更瘦!有可能是因为油脂本身能帮助调节新陈代谢,这意味着你消耗能量更高效;或者是因为全脂奶制品不会让你感到饥饿,使你远离不健康的零食。

By BBC NEWS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51029-are-any-foods-safe-to-eat-anymore-heres-the-truth

近期研究表明大量前期心理学发现并不靠谱

译者:Lavender Luo

近几年社会科学的可信度一直被人们怀疑。一个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因伪造数据被抓,致使五十多页的报告被撤回;一个顶尖杂志因发表了一篇有关支持超感应力的学术文章遭受广泛批评。《科学》杂志在一篇政治学论文有关政治拉票对于人们同性恋看法的文章涉嫌数据造假。

现在,三个主流心理学杂志社再次修订一百多篇曾经发表过的文章,这当然花费了他们很长时间并且过程相当艰难。重审这些结论,结果超出一半的结论都不严谨,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报道在本周四的《科学》杂志上,使很多科学家的噩梦成真了——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担心他们的研究成果需要大篇幅的改正。

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报告都没有通过重审。例如,“读过‘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先已决定的’这篇文章的参与者比没读过的参与者更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测试中说谎。”

还有一个关于“物理上的距离对于亲密感的影响”的报告。志愿者要求在纸上标记两个点,结果发现标记两个点越近的志愿者与家人关系越亲密。

第三个是择偶偏好的调查:女性在育龄更容易对男性作出更高的评价。再次研究时,上述三个实验变量对于结果影响都被削弱了。

名叫“再现性计划”这一最新的分析显示没有哪一原始的学术报告是完全错误的或是欺骗性的。当然,他们也发现,发表出来的文章都与最初的报告想要阐释的内容有差异。

科学家指出,在恶性竞争的环境下,新奇的和与性相关的结果更受欢迎,并且研究员对于重复他人的调查结果或为杂志社发表一些不引人注目的报告深感缺乏激励。

“我们呼吁研究界多做一些实验的再次验证,并且让资助者和杂志社来处理这些失衡的激励。”布莱恩诺塞克(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和“The Center for Open Science”的执行理事)这样说道。再一次与记者的电话会议上,麦奈特(《科学》杂志社的主编)说道:“我想这篇文章不应该成为再现性的定论,他应该成为一个开始。就在五月,两个刚毕业的学生对于“政治拉票对于同性婚姻的意见的影响”里头的数据提出质疑,而《科学》杂志将这篇文章进行了撤回。

再一次的分析聚焦在三个最热的心理学期刊上:心理学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性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th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和实验心理学:学习,记忆和认知期刊(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复核别的科学家的工作这一行为会造成不和。许多年长的研究者会怨恨一个局外人,通常是一个更年轻的拥有更少的专业知识的科学家,来批判他们花费了很多年赢得的实验结果。

施瓦兹教授,没有一篇文章被牵涉到再次检验的一百篇文章里,说道:“重复研究这一行为本身实质上从来不会被评估在设计或分析上的错误。”

施瓦兹教授的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了这种抱怨,通过要求再次审查的研究者最大上程度的贴近原作来研究,并且询问原作在设计、方法论和材料上的指导。大多数的再研究增加了更多的内容,让报告更具有统计功效。

研究团队也动用了专业学术知识来测量了这一行为是否会影响原始研究团队的声誉,结果发现并不会。唯一的影响是对于原始研究报告说服力不足的影响,因此,最具有说服力的发现通常是易检测的,未必是非常具有冲击力的。

在一则邮件中,保拉布雷桑,帕多瓦大学的心理学家和择偶倾向报告的原始作者,承认了几处不同,包括她选的样本大多是意大利女人。她期待再研究计划。她说她承认这一点是因为理论的需要,再研究时需要事实。

将这一计划延伸到其他领域需要更多地调整,尤其是在药物研究和大脑研究连续实验的经费的申请。例如像癌症的生物研究,the Center for Open Science 就会在这一领域比心理学花费远多的钱。

斯特凡诺贝尔图其,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的执行理事,认为这一计划是姗姗来迟的,因为生物学界也有很多与心理学一样的发表偏倚。

By Benedict Carey,New York Time

http://topics.nytimes.com/top/reference/timestopics/people/c/benedict_carey/index.html

陶哲轩:从天才成长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译者:Virginia Li

四月,数学家陶哲轩思考着水自然爆炸的可能。有一整套方程式来描述像水这样的液体的运动,但这其中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防止一个不规则的涡流,向自身汇聚,紧缩成一个激流漩涡,直到它中心的能量密度变成无穷大:一个灾难性的“奇点”。

这并不会发生。但是,陶说,没人能准确地说出原因。这是几十年来的难题,而陶最近在思考这一解答。

他说,想象一个聪明绝顶的人能只用水造出一台机器,不用杠杆也不用齿轮,只用相互作用的水流。再想象这个机器可以复制出一个更小、更快的自身,以此类推,直到某一个“在一个极小空间内拥有无穷大的速度然后爆炸。”这只是一个思想实验,和爱因斯坦用来思考狭义相对论的类似。但是,陶解释道,如果他能用数学的方式证明,理论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止这个可怕装置的运行,那么这意味着水事实上是可以爆炸的。而在这过程中,它将能够解决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自从它一个世纪前被提出,已经成为数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回想至今的事业,陶说他对数学的看法从童年之后完全改变了。“小时候,我知道我想成为数学家,但我不知道这意味什么。我想象一个委员会给我要解决的题目或是怎样。”但结果发现真正数学家所做的工作和数学学习者千差万别。陶发现,相比速度而言,数学更看重耐心、黠智,也许更令人惊讶的是,合作与即兴的才能。陶现在认为,年轻时的自己,那个震惊了数学界的天才,并没有真正在搞数学。“我很久之后才认识到了这个学科更深层的意义。”

一直以来,数学总是与“格格不入”联系起来,从脾气暴躁的孤僻牛顿,到《美丽心灵》中改变了经济学甚至政治科学却精神失常的纳什,再到最近独自攻克了庞加莱猜想、拒绝菲尔兹奖、指甲长到弯起来的俄罗斯人佩雷尔曼。

陶哲轩却,如他的一个同事所说,“完全正常”。他温和有礼,还会自嘲。在课堂上,他把数学讲得很有趣。他的一个学生说他最近开玩笑说,陶教授颠覆了好莱坞疯狂天才的印象。“他们绝不会把他拍成电影。他没有多舛的人生。他有一个家庭,看起来很幸福,而且他总是微笑。”

数学家真正的工作直到普林斯顿研究生院的后半程才开始,学生们被要求用新的证明方法解决问题。四季更替,算草连篇,但毫无进展是十分常见的。数学研究的稳定状态就是卡在原地。这被普林斯顿的Charles Fefferman,获得过菲尔兹奖的天才,称为“和恶魔下棋”。不过,和恶魔的游戏规则特别:恶魔下棋比你好得多,但是,Fefferman说,你想怎么悔棋都行,而恶魔不能。你走第一步,然后当然地,“他碾压了你”。所以你悔很多步棋试试别的法子,而他又碾了你。如果你足够狡猾,你最终会发现一步迫使恶魔转变策略的走法;你还是会输,但是,啊哈,你会得到第一条线索。

研究数学的人们通常相信必然性、逻辑和结果的简洁,所以这场游戏变成一种特殊的折磨。而这是所有想要成为数学家的人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的:数周数月数年耗在一个可能或不可能解开的问题上。你发现自己坐在一个没有门窗的房间里,你可以呐喊,怎么发泄都行,但是没有人在听。

合作是陶哲轩数学的标志。大部分数学家通常专攻一个领域,但是陶广泛研究,学习别人与别人合作来获得进展。Markus Keel,陶长期的合作者与亲密伙伴,用科幻来描述陶迅速消化和运用数学理论的能力:看到陶的所作所为,让他想起《黑客帝国》里的场景,Neo把武术下载到他的大脑里,然后睁开眼睛就说:“我会功夫。”

问数学家关于他们研究的经历,大部分会谈到在智力上同道情谊的强烈感情。“任何数学家生命中核心的一部分就是与其他头脑构建联系的感觉,从存活现世的追溯到毕达哥拉斯。”Steven Strogatz,康奈尔大学的数学教授说,“我们这种交流是跨越千年的。”

陶是数学界的“桥梁建造者”之一。他得菲尔兹奖的时候,已经和30位不同的合作者获得新发现。从那以后,他成为一个多产的数学博主:称赞别人的成就,分享喜欢的方法,记录自己的进展,为评论中的指正感到高兴。“哲轩是21世纪里伟大数学家的样子,”Jordan Ellenberg,和陶合作过的数学家说。他是“联系中的一环,总是在沟通,总是将自己与他人所做的建立联系。”

拜访陶的时候,我只有在一点上感到了他与数学教授刻板印象中相同的地方:童年以来就有的健忘。当他还是个小孩时,他经常丢书,甚至书包;他穿衣服会前后反或者里外反,或者会忘记穿两只袜子。我请他带我看看他的办公室,然后他指给我一件不起眼的小房间。他说,他不像以前那样,在这里有很多进展了,最近他在飞机上是最有效率的,那里他能够有几个小时远离邮件和要见他的人。

By Gareth Cook, The New York Times

http://www.nytimes.com/2015/07/26/magazine/the-singular-mind-of-terry-tao.html?_r=0

 

 

投资者担忧中国经济衰退对石油和其他商品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译者:Terry Xia

本周一,正当投资者对中国自2007年以来最大的股票抛售做出反应,担心原油产量过多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时,油价已大幅下降。美国原油下降到了每桶47.20美元,跌至52周以来的最低点。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不再像几年前那样以每年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投资者们也纷纷质疑中国政府对外公布的第二季度7%的增长能否真实地反映中国经济的现状。

在沙特阿拉伯和其他石油产地按照原有的速度生产时,美国作为石油市场的一个关键角色开始浮出水面,世界石油市场也已经经历了一个供应过量。中国股市在六月的峰值后接近30%的剧烈下跌可能会加大人们对中国经济减速的恐惧。再加之强势的美元使石油变得更贵,都导致了油价的大幅下跌。

在现在的贸易中,在2014年一桶超过107美元的西德克萨斯中等原油,比最近的峰值下降了56%,已经跌进了以下跌20%为标准的熊市中了。

当中国的快速发展从一个无疑的事实变成对最后结果的恐惧时,在最近几年,在中国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受到了极大影响的商品(包括铜和木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出口和损失。

奥本海默的首席投资战略家约翰·斯托茨弗斯透露,汤森路透(商务及专业智能信息提供商)跟踪的19个从棉花到黄金、到家畜、咖啡、石油等商品的商品指数已经不及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最低点了。

下图CRB商品价格指数(由美国商品调查局依据世界市场上22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显示出了此时正位于七年的最低点。

(图)

“世界石油市场的供应过量,再加上来自中国的对石油和其他商品的需求,已经造成了最近商品价格的回涨。” 斯托茨弗斯表示。“CRB指数从2014年6月20日的峰值到上周五已下降了超过34%。这种衰退可能会使投资者因市场中的某些信号而产生世界经济衰退的推测。”

By Adam Shell, USA Today

http://www.usatoday.com/story/money/2015/07/27/china-fears-crush-oil/30729853/

 

 

Nasa首席科学家相信会在二十年内为外星生命找到确凿证据

译者: Terry Xia

一位在Nasa拥有很高地位的科学家预测,人类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外星生命的发现,很可能会被我们大多数人目睹。

Nasa的科学主任Ellen Stofan在周二的一个讨论中说:“我认为在十年内我们很可能能确认在地球外存在生命,而且我们应该会在二十到三十年内找到确凿证据。”这个讨论主要关注于地球外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我们知道我们的目光应该集中在哪里,我么也知道应该怎么去研究”Stofan又说:“我们现在拥有科技,而且我们正在不断完善科技。同时我们绝对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Nasa相信只要外星生命不是在深层的宇宙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太阳系和银河系中的其他星系,研究将很快就会有结果。

带着Stofan的积极态度, Nasa的科学任务理事会副管理员John Grunsfeld说道:“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行走在我们的太阳系上,无论是在冰冷的月球或火星上,我们是走在围绕地球附近的恒星的一代人。”

无论花费什么样的努力,只要在太阳的轨道上发现了生命,生命就可能同样存在于木星的卫星,木卫二和木卫三,或土星的卫星土卫二上,因为他们的冰层表面下存在海洋。

Nasa的天体物理学部主任Paul Hertz解释说银河系是一个潮湿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行星系统和星系的形成中看到星际云中存在水。”

“我们可以看到水中由杂物形成的磁盘将会变为围绕其他星星的星系,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在其他星系中的彗星被他们所围绕的星星瓦解。”

这些预估甚至还没有算外星生命可能和人类不同,他们不需要很多不同条件才能生存,例如:他们可能不需要水。

By CHRISTOPHER HOOTON , Independent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science/we-will-have-definitive-evidence-of-alien-life-in-20-years-nasa-chief-scientist-believes-1016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