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胜利——评《蚁人》

译者:Lucy Wei

有创新精神的人士应该收集一部电影作品集。影集的开始是布努埃尔代表作《一条安达鲁狗》中的蚂蚁群:它们从手掌心的洞中源源不断涌出,和萨尔瓦多达利的荒诞梦境如出一辙。最精华的部分莫过于1954年公映的《x放射线》,这部不可思议的影片讲述了墨西哥巨型蚂蚁的故事。这群在沙漠中隐藏的怪物发出刺耳的响声——一种音调很高而又不平稳的哨声——给观众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紧随其后的是索尔贝斯1974年执导的电影《第四阶段》,该导演虽然并未改变蚂蚁小巧的原有形象,却赋予了接管全球的巨大能力。其中最令人道奇的莫过于1993年乔丹特执导的《马提尼》中的虚构恐怖影片“半人半蚁”。该‘电影’‘上映’于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出自’某个自负的制作人之手,并有着令人震撼的宣传词:“一半为人,一半为蚁,全身战栗!”

漫威电影最新作《蚁人》能有哪些长处可以和如上电影匹敌呢?虽然影片中有很多蚂蚁,但它们唯一的任务是为主角斯各特·朗(保罗·路德饰)提供战术帮助。斯各特原是一个拥有电子工程学位的贼,后被坐拥高科技公司的隐居教授汉克·皮姆相中。皮姆教授邀请斯各特试穿一套神奇的战斗服——它看起来比钢铁侠的那件铠甲还要独特。斯各特穿上它时,只需轻轻按下按钮,便可在瞬间缩小为昆虫大小。在第一次‘试穿’时,他遭遇了一连串的危机:先是差点被冲进浴缸的下水道,再是与咆哮的老鼠擦肩而过;被吸进吸尘器,又恰巧落到正在播放音乐的唱片机上并掉进了它的凹槽中。

这些场景很有趣,但却很难使观众眼前一亮。电影史上有太多类似斯各特的角色,比如《不可思议的收缩人》的主角,他在穿过放射性电子云后缩为蚂蚁大小。这个可怜男人是逐渐缩小的,以影射被资产阶级榨干了的可怜人,但我们的新英雄斯各特却是伸缩自如的。斯各特的能力并没有暗讽社会的深层意味,甚至有些老套:我们的英雄瞬间缩小为尘埃,在战斗最激烈时又重新出现。这项超能力帮助斯各特加入皮姆的复仇者联盟,却也被达伦·克洛斯(窛瑞·斯托尔饰)的魔爪所控制,并帮助他成为黄蜂人。

直到开拍前的最后一刻,这部影片的导演还是曾执导过《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的埃德加·赖特。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在《蚁人》中也有所体现,特别是倒叙镜头的“嘶嘶”声。尽管赖特的名字依然和乔·卡奈什,亚当·麦凯以及路德等人名字一起出现在编剧名单里,他却中途放弃执导该电影。《蚁人》最终由佩顿·里德执导。佩顿是否遵从‘漫威模式’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他在芭斯罗缤冰淇凌店这一场景安排的刻意笑点甚至超过了整篇英雄故事应有的幽默。同时,除了里德对浪漫的喜好外(他创作出了《就想赖着你》这种甜得发腻的影片),他似乎很难再为斯各特和皮姆女儿这一对联合拍档做出什么创新。霍普(伊万杰琳·莉莉饰)有着阴沉的眼神,梳着黑发波波头,除此之外她就没有什么突出特点能让人记住了。你期待她破茧成蝶,变身蛇蝎美人,但你最终大失所望,就像你一直祈盼迈克尔·道格拉斯抛却友善英勇的形象而展现出盖柯的阴暗一面那样 (译者注:道格拉斯的代表作《华尔街》系列主角)。

 那么是什么将这部影片组合在一起的呢?首先是并不具有英雄气场的保罗路德。诚然,他的知识是他的独有魅力,念出“我觉得我们应该先呼叫复仇者们来帮忙”这种台词也是难为他了。一半喜剧,一半科幻,通片荒唐!(译者注:参见先前提到的电影《马提尼》中虚构电影的广告词,这里用作讽刺。)其次,斯各特女儿房里的托马斯小火车应该是本片表现最佳的演员了,它简直与电影中的世界融为一体。里德不顾情节完整性,用尽一切手段插科打诨。除了托马斯之外,斯各特将黄蜂人打飞的那一记‘正手击球’也让人记忆犹新,我们突然意识到这轻轻一挥竟具有如此威力。身为一部英雄电影,《蚁人》竟开始展示主角的脆弱不堪,这简直是在对抗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超级英雄形象。很多人装作自己是大人物的样子,而我们应该欢迎那些能把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打回原型的东西——一件神奇的外套,亦或是一个玩笑。

By Anthony Lane, The New Yorker

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5/07/27/small-victories

 

 

发布者

AADPS

AADPS原创发布